新闻
-
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落地山西:迎来“...
6月17日,全国学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山西。该项目由中国科协主导,振东制药协办,研发总裁游蓉丽主持。旨在通过嫁接全国学会的学术资源助力山西地区药企实现技术升级,推动当地中医药企业集群全面...
-
十亿善款,三十二年坚守:振东制药公益“长城”这样建成
如果说慈善事业是企业责任感的一个缩影。那么振东制药的慈善“侧写”便是大爱无疆。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自太行山深处诞生,稳扎稳打、守正创新,跻身中国药企中流砥柱行列。引导旗下公益扶贫办凝聚共识、加强合作...
-
千人竞逐“红气球”,振东集团公益精神在晋中大地闪耀
5月25日,山西省高校新区(山西大学城)热闹非凡,2025“红气球挑战赛”(晋中站)在此鸣笛开赛。这场没有奖金的赛事,却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及山西大学城高校的一千余名选手踊跃参与,他们“一起红气球,快乐学急救”...
财经
-
品钛旗下赣州爱信小贷正式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
北京2020年4月7日 /美通社/ -- 领先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品钛(Pintec Technology Holdings Ltd., Nasdaq: PT) 今日宣布旗下的赣州爱信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(下称“爱信小贷”)正式接入中国人民银行...
-
特斯拉空头近一个月减少超200万股
据金融分析机构S3 Partner数据显示,截至4月3日,特斯拉未平仓空头头寸为1604万股,占流通股的10.97%。过去30天,特斯拉未平仓空头头寸减少222万股或12.18%,期间股价上涨32%;过去一周,特斯拉未平仓空头头...
-
特斯拉展示新型自研呼吸机:与Model 3共用零件
特斯拉之前宣布将开发新的呼吸机,而现在他们展示了这种新型设计。特斯拉在YouTube发布了视频,其工程师演示了两个版本的呼吸机,一个是把所有零件摆在桌子上的原型,另外一个则是组装好的设备,用于显示在医...
-
特朗普称将在下一轮刺激计划中为美国民众发放更多的钱
北京时间4月7日消息,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将在下一轮刺激计划中为美国民众发放更多的钱。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特朗普“肯定”想听取下一次刺激计划的想法,并补充道他希望其中包括“切切实实的基础设施”。 ...
中国产德系车数量已大举超过德国本土 全球居首位
发布时间:2020/04/14 财经 浏览:328
当地时间13日消息,德意志银行产业板块与能源分析师Eric Heymann对新浪财经分析说:2019年,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数量显著高于德国本土产量,中国已成为德国汽车品牌最重要海外生产国,且大多数中国制造的汽车都在本地市场被消化。
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统计:2019年,德国在华汽车总产量较过去一年微下降0.9%至508万辆,但本土境内的产量却连续第二年下滑,同比下降9%至仅467万辆。
总体而言,德国车企在过去几年里大幅提高了海外产量。2019年德国汽车的海外产量是2000年的3倍以上,海外产量超过本地产量2.4倍。形成对比,2019年德国境内的汽车产量与2000年相比则下降了9%。
“自2009年经济危机以来,德国本土汽车产量从未低于500万辆,2019年的产量数据创1996年以来的新低点。2018年,中国制造的德系车产量仅比德国略高一点,但在2019年,两国产量的差距首次被大幅拉开了。如今,德系车海外工厂将进一步增产,而反观德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趋势,却没那么乐观。”Eric Heymann对新浪财经分析说。
“回溯至2014年,大约只有400万辆德国车在中国生产。而如今,中国已经远超西班牙、捷克共和国和美国等海外生产国,承担着愈发重要的“德国汽车工厂”角色”(数据分析见下图)。
德国汽车制造企业品牌在各国的产量(单位:千辆)
“在过去几年,德国汽车工业的海外扩张并没有对国内产量带来什么影响。事实上,对于一个成熟的成本密集型汽车市场来说,超过500万辆的产量已经相当可观。2000年至2019年间,包括供应商、造车设备等核心环节在内的汽车业生产指数实际增长了30%。”Eric Heymann坦言。
“然而,汽车工业过去两年在德国的发展却开始令人担忧,因为这可能预示着结构性衰退的开始。过去几年,与其他国家相比,德国工资成本、企业税率或电价等因素都在持续推高生产成本。另外,电动出行变得越来越重要,这可能会上海德国工业产品的附加值。但总体而言,整个德国汽车行业并没有故步自封,而是积极应对未来挑战。”
Eric Heymann分析认为,德国汽车在本土产量比不上海外产量扩容速度有两大原因。首要原因就是部分海外生产基地有成本优势,例如东欧。此外,海外投资往往是进入新市场的敲门砖。例如美国德系车市场的供应也主要来自美国工厂,除此以外,这些工厂也向其他国家发货。另一个好处是国外生产基地能帮助车企避免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。基于上述种种考量,德国公司海外生产仍可能会进一步扩大。(新浪财经 郝倩 发自瑞士日内瓦)